和孩子一起玩!

阅读量:14万

  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儿子11岁时,小区管理处送来我们停车费的发票,儿子拿着发票就告诉我,这些发票是假的。能识别假发票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这里边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对孩子来说,他能因为好奇心而掌握了识别发票真伪的能力跟意识是最可贵的。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德国现代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大半。”


  我们的孩子总是有提不完的问题,这跟他们的好奇心分不开。好奇心就像是一把开启创意思维的钥匙。如果咱们能巧妙地挖个“引水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有效引导,那么他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去探索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后拓展想象力,生发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


  普里斯特对甲虫在瓶中窒息而死的现象感到好奇,经过三十年的研究,终于研制出了氧气。瓦特对烧开水时壶盖的跳动感兴趣,驱使他探索而发明了蒸气机。富兰克林发现当用毛皮磨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可以吸引纸屑和头发,于是他发现了电。人们问到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为什么会对那些看不到实际意义的研究那么执著,他的回答是“兴趣”。


  好奇心驱使人做很多事,这些事也许是当时大家认为“不务正业”。事实上,很多伟大的发现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并没有直接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发现,足以称得上是“伟大的”。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灵感常常在无意中产生。这样的灵感想也想不来,只会在出其不意的时候溜到身边。法国数学家彭加勒针对这种现象说道:“这些出人不意的灵感只是经过一些日子仿佛纯粹是无效的有意识的努力后才产生的。在做出这些努力的时候,你往往以为没有做出任何有益的事情,似乎觉得选择了完全错误的道路。其实正相反,这些努力并不像原来认为的那样是无益的,它们推动了无意识的机器。没有它们,机器不会开动,也不会产生出任何东西来。”


  简而化之,灵感为什么找上你?好奇心呗!


  咱们是读着“伟人自小有着伟大的理想”的课本长大,可实际上小小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理想“伟大”,什么理想“不伟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伟大理想是外在的、后天赋予的;好奇心才是内在的、先天存在的。重视内心,珍视自己好奇心的人,智慧才会茁壮生长并充分释放出来。


  将“好奇心”放在自然界的动物们身上,一样可以明白这个道理。狼是世界上最好奇的动物之一,它们永远不会漠视周边环境,哪怕是遇到的一块骨头、一颗松果啥,都会细心把玩,直到感觉琢磨透“道理”了才罢休。这也是狼群强大生存能力的关键之一,永葆好奇心。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记住一个非常简单的准则:只要不涉及到安全和道德问题,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充分享受他自由行动的权力。


  孩子在拿起勺子接触到碗时发现会有响声,于是,他就会不停地敲碗,这是好奇心的表现,我们没有必要制止,让他尽情地敲,直到不再好奇为止。比方说孩子的好奇心非得敲一百下才能满足,我们这次制止了,他还会有下一次,只是延长了时间而已。


  儿子九岁时,经常喜欢打地铺,这完全出于好奇,绝多数孩子都会有。在超极少年成长训练夏令营中,孩子有机会坐箱型车,那些做坐惯了豪华轿车富家子女,都会抢着坐后尾箱。


  我们可能给孩子设定很多纪律,需要孩子严格遵守,但唯一能打破这些纪律的就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满足。孩子经常会突发奇想去做一件事情,他只要能自己调整好学习计划,我都尽量允许他。


  2001年11月19日凌晨一点多到三点有三十年一遇的狮子座流星雨发生,七岁的儿子从新闻中得知消息,一定要看。尽管第二天要上学,孩子又有早上起不来床的习惯,我还是答应半夜叫他,但是第二天儿子兑现承诺准点起床去上学了。


  有一次在公园散步,看到有位妈妈牵着孩子一路聊天。孩子对身边的花草树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妈妈就介绍了某一种植物的特点,小孩听完后特别兴奋,马上拉着妈妈说:“那我们回头看看是不是这样吧!”妈妈说:“算了吧,下次再看!”,然后拉着极不情愿的孩子走了。


  我一旁目睹,暗自遗憾。这位妈妈已经成功地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却又轻而易举地掐断了它,失去一次绝佳的学习好机会。孩子想去深入了解一下事物,也许世界就此为他打开一道门。但现在,这道门却被如此轻易地关上了。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有些好奇心可能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要坚决制止。最常见的就是口吃。不要让孩子去学口吃,一旦学会就是改了也会有后遗症,这会对他的自信心、表达能力都带来很大的打击。当孩子比较大的时候,可能会对吸毒、赌博之类有好奇,这绝对不能让孩子进行尝试。


  喜欢看热闹就看


  我们周边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比如邻里吵架、交通事故、言语争执、利益冲突,甚至打架斗殴等等,很多人都有好奇心,想去看个究竟,孩子也不例外。


  我们习惯性认为孩子的时间就应该是用来学习的,小孩少管闲事为好。但是这些闲事里面所体现出处理冲突的能力,或者说是处理那些非预期事情的能力,却是非常重要的。“看热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当最后冲突获得解决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直接学到做事的方法。问题没有解决,或者结果不理想,就可以引发孩子思考如何去更合理地解决问题。


  有一段时间,我们小区附近准备建个医院,很多业主表示不支持,组织了各种抗议活动。于是我鼓动儿子去“看热闹”。当时市政府准备强制拆除业主们的抗议条幅的,业主们因为如何抗议而产生意见分歧。究竟是进行暴力抗议,还是自己主动先把条幅拆下来。在孩子看热闹的同时,我私底下也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这个问题。


  有一句话是我们当中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其实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如果孩子插嘴的话是和大人说的话无关,就要教育孩子要等大人说完之后再插嘴,这是礼貌问题。但如果插的嘴是和大人说的话有关,我们还是要多鼓励孩子参与大人的讨论。


分享给好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