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如果孩子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学龄前、小学和中学,学龄前就相当于产品开发阶段,培养的是孩子的性格;小学相当于产品生产阶段,培养的是孩子的习惯;到了青春期就相当于到了产品出厂阶段,培养的是孩子的技能。这意味着学龄前没解决的问题,到青春期后再解决,难度增加百倍!
首先,在“开发阶段”充分预防问题。比如,刚上学的孩子大多会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感统失调,幼儿阶段的感统训练并不需要我们进行专门训练,仅仅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像吃饭、擦屁股、系鞋带、穿衣服、端盘子等,与此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有关预防和纠正孩子的问题,本丛书《不让父母留下遗憾》会有详细的说明。
其次,在“生产阶段”充分暴露问题。很多电子产品出厂有所谓早期失效问题,就是在产品刚出厂时,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爆发的高峰期,为了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就会在生产极端有所谓的老化试验。老化试验是通过制造恶劣的环境,比如,把产品放在高温、高湿、高震动的环境中,让产品可能隐藏的缺陷尽可能在出厂前暴露。同样,我们不要以孩子问题多而烦恼,就采用息事宁人的做法。反而,要更加充分地暴露孩子的问题,早想办法解决,才是代价更低、对孩子更负责任的做法。儿子出国之后状况连连,迟到、旷课、逛夜店、打游戏、早恋等等,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角度,犯错是成长必不可少的步骤,孩子的成长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我反而为儿子及早出现这些状况而感到欣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早恋,但有可能未来成为剩男剩女,如果两者只能二选一,我宁愿选择早恋。
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美国当代名师莎伦·德雷珀说:“犯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的教育是鼓励孩子少犯错误,从不犯错误的就是好孩子。这可能导致孩子们害怕犯错误,害怕变通,渐渐失去从错误中学习的乐趣。当我们教孩子怎样去玩他的玩具时,我们同时也就剥夺了他发现的快乐和征服困难的快乐,而这恰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快乐。”
“儿童犯错误,上帝也原谅”,允许孩子在做事中犯错误,是成人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因为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期待孩子不犯错误是向他们传达了一个既残忍也不正确的人生信息,设置了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标准。当父母期待孩子完美时,孩子只会感觉自己不够格,没有能力达到我们给予他/她的标准。为此,我们必须要克服这样一些认识误区:
第一、没有意识到孩子能力的不足。当孩子能力不足导致行为和目的不统一,我们就会觉得孩子行为无序,担心孩子遭受失败、损失和伤害就去阻止孩子的行为,这就丧失了智力开发机会。幼小的孩子都会存在感统失调问题,就是心里所想的和实际操作的不容易统一。克服感统失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做。不给孩子做事机会,孩子并不会自动拥有做事能力,只是延缓了成长,导致小学低年级阶段普遍存在感统失调问题。
第二、没有意识到孩子出现了新的目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当他的行为导致了某种意外现象出现时,他就会改变原来的做事目的。比如,孩子在用勺子吃饭时,原本是想用勺子舀饭的,可勺子接触到碗的一刹那所产生的响声引起了他的好奇,加上一开始他并不具备舀饭的能力,这让他把敲碗产生响声作为新的目的,尽管这一目的在大人看来是没有意义的,但却能勾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孩子有好奇心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做事的热情比做事的结果更重要,不要因为嫌吵就制止孩子。
第三、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特点。孩子有些看上去是无序的行为,其实都有一定的含义。比如,幼儿阶段的孩子经常在沙发上乱蹦乱跳,这其实是促进孩子发育的积极行为,孩子处于长身体阶段,其肌肉和感统能力必须通过运动来提高,孩子就会有一些自发的行为促进自己的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充分的权利,让孩子在相对自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有一次去农村开展夏令营,让我非常吃惊的是,一个两岁多的农村孩子会自如地使用砍柴刀。这让我联想到一岁多的孩子喜欢玩筷子,拿剪刀,那就让他拿,哪有那么危险?大人在一旁多留意一下就是了。禁止孩子做事,我们大人是省事了,小孩却因此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真算是“因小失大”。与其费心用力地教孩子,不如多花点时间和心思陪伴孩子。
“问题孩子”暴露家长问题
史蒂芬•葛雷是个有重要医学成就的科学家。又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他回答,这都与他两岁时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
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取一瓶牛奶,但瓶子很滑,他一不小心,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就像一片牛奶海洋。
妈妈来到厨房,看到那个情景后,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或者惩罚他,而是温柔地说:“哇,亲爱的,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奶水坑!”然后又安慰说:“反正损失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他真的那么做了。几分钟后,妈妈又对他说:“孩子,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还是你把它清理干净,让它物归原处,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者一个拖把,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小葛雷选了海绵。于是他和妈妈开始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妈妈又说:“孩子,你用两只小手去拿大牛奶瓶,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现在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汲取了经验,能否可以拿动它。”
最终小葛雷终于从妈妈那里学到了:如果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就可以拿住它而不会掉。
讲述完之后,葛雷说,从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他不需要再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人们也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