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干嘛不鼓励孩子走弯路?
没有不走弯路的人生,就像没有不跌倒就长大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跌倒的时候,等他站起来,给他继续行走的鼓励和信心。“走过多少条弯路,我都陪着你。”这才是家长应该且需要做的啊。
但孩子实际成长过程中,我们似乎从来没有给他们什么选择权利。有哪个父母允许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小学?甚至到上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有家长们的干预。
有家长不服气了,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这么重大的选择,让孩子自己负责,万一错了,那才叫悔恨终身呢。但是我们能一辈子站在孩子面前为他们做指引,防止他们走弯路吗?当孩子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意识时,我们所指引的道路在他们眼里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只会让孩子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中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在企业管理有个重要概念,如果产品开发阶段应该暴露的问题没有暴露,到了生产阶段才暴露,纠正的成本会增加十倍;如果生产阶段应该暴露的问题没有暴露,到了售后阶段才暴露,纠正成本又会增加十倍。
让孩子在年少时犯错,只是为了减少他在踏入社会后犯更多的错。
从小父亲都会给我足够的选择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长此以往,当我总是自己拿主意,自己承担后果时,就养成了不惧怕困难的性格,有了大的麻烦,反而会十分兴奋。我很感谢父亲给予年幼时的我“犯错”机会,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影响着我现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我总是狠心让儿子自己处理自己的麻烦后,他也养成了独立自主,敢于承担的性格。我和他妈妈离婚之后,为了女儿的抚养问题,经常还会有一些纠葛,动不动又会吵起来。儿子就自告奋勇对我说,以后有啥事情,他来帮我们调解。
教育是分阶段的,好奇心是潜意识,责任心是显意识。保护好了好奇心后,再培养责任心。也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对孩子做错事的后果承担。比如孩子走在水中,鞋会湿掉;爬到沙堆上,鞋里会进沙子,我们不妨让孩子自己去洗鞋子,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放手就要学会接受孩子犯错误
儿子接受了几年的跆拳道训练,到后来跟同龄人的对抗中,他总是胜多负少,这样的成绩让他难免自鸣得意,但也很难再有更大的提升。为了能够让他进步更快一些,孩子刚上初中,我就鼓励他参加深圳大学校队的训练。
一开始的训练结果可想而知,他根本就不是大学生的对手,最多只能跟女队员勉强对抗。但这样“力量悬殊”训练让他进步飞快,孩子从最初的“自满”中醒悟过来,每天更自觉和刻苦地练习,这也为孩子在后来的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基础。
当我把这个概念传递给在我们超极少年成长训练营接受培训的孩子家长们时,曾经为自己孩子在小区乒乓球兴趣班上总拿第一而洋洋自得的一位家长突然焦虑了,孩子一直“第一”其实就是止步不前啊!换个更高水平的机构成了当务之急。可高水平机构离家很远怎么办?那就举家搬迁!同样,刚到高水平机构,孩子负多胜少。可就这么简单地一换,孩子的进步出乎预料,全国比赛拿了名次!
这几件小事给我很大启发。在我们应试教育中存在着满分的概念,那孩子如果犯错误、失败或损失当成了教育失败的标志;可现实当中的考核标准更像体育成绩,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如果孩子一直“成功”,很少失败,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原因显而易见:一是难度太低,二是有人帮忙,三是吓得不敢做,自然没有失败。这三个都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那请您记住这样一点:考满分不再代表成功,而是代表学习效率低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孩子参加一般性的比赛中,不关心最后输赢,而是在意为什么会输掉比赛,这在短期内可能会不断地输掉比赛,但从长期来看,孩子人生中关键性比赛有了更多赢的机会。这也是“做最重要的事情”和“做最紧急的事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