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能力比“记事”能力更重要

阅读量:3万

  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接受过我们辅导的孩子,常常表现出超强的社交能力。比如,当他们独自在外遇到问题时,会很自如地通过向陌生人借钱、手机,问路等方式解决,显示出很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这和我们平时在训练中开展的独自生存能力训练、社交培训等课程有关。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上所表现出的能力不足,不会有什么太深奥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


  为什么孩子缺乏学习?没有机会。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我们着重培养的是孩子的记事能力,而不是孩子的做事能力。有一次跟在旅游团外出,导游让小朋友们表演节目。于是,会有一些小朋友以背唐诗、背古文为荣,争先恐后地要给我们大人“来一个”。其实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们口中的唐诗古文,只不过我们长期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信息:记忆力好就是优秀,会背诵唐诗古词的孩子值得表扬。


  可理想跟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的:孩子是否出类拔萃体现在做事能力,而不是记事能力上,虽然提高做事能力需要一定的记事能力。


  人脑与电脑在记忆层面有得一比。电脑储存的信息过多,内存占有过多,电脑速度就自然要慢下来,甚至因为信息阻塞而导致死机。人的大脑里,如果存留过多的不需要使用的知识信息,也会导致思维短路。使大脑想像的空间遭受破坏。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在灌输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给孩子留出点空间,让孩子分清主次。


  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接近满分时,他关注焦点可能是标点符号的细枝末节,却忽视了还有大量没有掌握的新知识;当我们关注孩子文章的语法错误时,却忽视孩子不善于说话。因此,我们的大脑要时时给予留白,分清楚在接收到的海量信息中,哪些才是重要的?


  单向被动学习的恶果


  前段时间我接待了这样一位妈妈,她说自己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作业也完成得又快又好。可近期孩子不知道怎么了,做事拖拖拉拉的,学习效率又低,愁死人啦……


  我安抚了一下她情绪,问:“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


  妈妈:“我这孩子平时做完作业还有很多时间,我担心他老玩会影响成绩,就给他额外布置了一些作业……”


  问题就出在这里。传统学习方式中,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就是给孩子太多的负担。


  我们认为孩子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每天苦战书海,尤其看不得孩子玩。就像这位妈妈,自作主张地给孩子增加作业量,当孩子知道提前写完作业后的结果就是增加学习任务,孩子自然就会故意放慢学习步伐,反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父母一般说到孩子的过重负担可能会单纯理解为学习时间过长,其实学习内容过多也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不同的学习内容来回轰炸,会造成孩子很大的心理负担。在国外很多高中每学期一般只有四门课,课程减少了,课时增加了。大学一般每个学期也就是五门课。


  我们当中有些人担心孩子玩得太多,给孩子找个事儿做,帮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将他们的时间添得满满的。这就更不可取。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孩子贪玩的天性,安排孩子做他们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压制孩子去做大人认为该做的。


分享给好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