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有一个女孩准备出国留学,父母给她办出国手续的时候,被不良中介骗了一万元,事还没办成。我在想,如果这件事情不是父母在办,而是女儿自己在办,即使同样也办砸了,至少也让女儿长了见识,而不只是父母长了见识。如果我们是为了孩子好,那为啥不把这犯错的机会留给孩子,而要跟孩子去争夺开发智力的大好机会呢?
在儿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是这个思路,把开发智力的机会留给孩子。家里的电脑经常出问题,需要换个新的,我把任务交给了儿子。这时候,他向我提出一大堆的问题:
“电脑要什么样的价格?”
“电脑的牌子要什么样的?”
“电脑的配置是什么?”
“电脑的外观要什么样的?”
“到哪里去买?”
……
对于他提出的诸多问题,我只回答他:“既然这件事情,交给你做,所有问题都需要你自己回答,你只要在买之前告诉我你是怎么考虑这些问题的就可以了。”
有专家们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当我们带孩子购买生活用品时,如果让孩子参与,帮助我们选购,这会使孩子显得很活跃,而不会总给我们添乱,孩子在被尊重的情况下,获得极大满足。
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同时,让他参与家中的大事,帮助分忧和分责。这是一个孩子成熟的重要表现。比如从小让孩子参与采购,我们要是遇到被骗或者采购东西不合适等问题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训,而孩子好的建议被采纳,又鼓舞他乐于思考参与大人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提出很多幼稚的看法,或者提一些我们无法答应的要求,不答应就是了,只要讲明自己的理由。
让孩子参与到事物的决策中,由于存在承担决策错误的压力,他们就会自觉地总结在观察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到现在还都不会网购,不是学不会,而是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有啥事情就找儿子。即使儿子出国了,一样也是QQ上留言,让他帮我订。后来觉得这事太简单了,不想浪费儿子时间,我又把网购的事交给了我们超极少年成长训练营中最喜欢的小学员,孩子也会非常开心帮我完成。
让孩子吃点苦头
有一天,儿子很沉痛地在电话里告诉我,跟女朋友分手了。当然,更糟糕的是他现在得一个人承担之前两个人的房租,要是退租的话就面临毁约赔偿。孩子现在还在读书,根本没有打工的资格,显然,他遇到经济困难了。我精神抚慰了下他,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我再问他,房子找到合租的了,也找到赚钱的门路了。
有的家长经常说这话,你只要把学习弄好了,其他事什么都不要管。这样的教育是非常糟糕的,这种孩子大了以后是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也会表现出高智商,低情商的缺陷来。相反一些成绩排名在十名左右的孩子,走入社会后反而更能适应生活。其实奥秘很简单,这些孩子只把一部分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另一部分的时间用于发展社交、探索等其他活动,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和责任感得到了相当全面的发展。
让孩子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我们应该成为“助产士”,而不是“教父”,成为“教练”,而不是“老师”。这其中的差别在于,老师永远要比学生强,但教练永远没有运动员强。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角色转换呢?尽量不要给孩子安排做什么、怎么做,即使孩子的选择在我们看来是错的,那也让体验告诉孩子错了。
有位孩子的妈妈跟我求助,女儿一门心思想去做生意,可她希望女儿好好读书,放弃其他年头。我给这位妈妈支了个招:给女儿充分的自由做生意,但不提供任何条件,也不再给她任何生活资助,如果女儿做不起来,她自己会改变。如果女儿做起来了,那就说明妈妈对女儿的要求未必正确,对这个孩子来说,做生意是更好的出路。
如果孩子确实觉得不是做生意的料,她用这个经历学会了承担责任,远比妈妈想方设法说服她来得更有效。当孩子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也在各种尝试中知道了自己的能力,他的学习才更有动力和效率。要想加速孩子这样的认识,我们不需要阻止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让他们吃一些苦头。
作为父母不要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也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苦头吃。训练孩子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也是一种铺垫。每个人都得要独自去面对以后的一切,生活总有不如意的时候,若我们不能满足孩子一辈子,又何必事事都去满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