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们的顿悟时刻

阅读量:2万

  作者:(美)爱默生·艾格里奇著


  一位女士给我来信说:


  我来自一个全是女孩的家庭。你所讲的关于尊重丈夫的话题,对我来说前所未闻。它让我思考这个观念是否也适合用在育儿方面。我有两个儿子,一个9岁,一个11岁。


  这些妈妈们本能地感到,如果尊重能打动他们的丈夫,那么尊重同样也会打动他们的儿子,因为他们同样拥有男性的灵魂。在尝试过之后,她们纷纷写信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告诉我说:


  你说的那个尊重什么术对我的孩子真的有效,这太让我喜出望外了。


  于是这些妈妈开始向我寻求更多帮助,希望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将“尊重法则”运用到亲子关系中。


  我的儿子才4岁。对年纪这么小的他,我该做些什么呢?当我们的孩子对我缺乏尊重的时候,我该怎么去尊重他呢?这么多年来,对已成年的儿子我一直都不够尊重。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吗?


  我将表达尊重的不同方式反馈给这些母亲,结果证明,这对她们来说是颠覆性的,这为妈妈们处理自己的亲子关系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她们在回信中向我讲述“尊重效应”带给她们的震撼和与敬畏——无论多大年龄,无论她们之前犯过什么错误。


  尽管说了这么多,但我并不想做夸大其词的许诺。“尊重”并不是万能药。你的孩子不是机器人,你也不是。尊重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尊重也不是一种一两天就能见效的理论。你的孩子并不是一只供你验证这种方法的小白鼠,你不能因为他没能在一夜之间变得无可挑剔地敏锐,善感,理性,优秀,就终止你的“实验”。尊重是一种意在满足孩子的需求的不懈努力。


  没有什么魔法粉尘可以让你只需要将其洒在孩子的头上,就能让他按妈妈的心意乖乖听话的,也没有什么能塑造出完美小孩的奇门秘技。正如没有什么将一个普通女士变为完美妈妈的“三步训练法”一样。


  但我同样也不愿刻意低估尊重话语术的力量,就如同我不愿低估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意一样。如果妈妈们能按这本书中所教的去做,哪怕她与儿子的关系曾经很糟糕,孩子的反应也会变得不再那么消极。我保证,尽管事情可能不如她期待的那么完美,但一定会得到改善。“尊重效应”曾让很多人惊喜不已。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改变让许多妈妈都喜出望外,她们又能怀着愉快的心情,重新穿上高跟鞋了。假如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尊重,那么,尊重究竟是什么?如何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定义它?这是我们下一章要谈论的话题。


  来源:本文摘于养育男孩:母亲版刘海静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点   我   购   买

分享给好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