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培养逻辑思维,不仅是孩子的事,也是父母们应该学习的事。这个章节里,我想传递的更多的是一些方法,可能偏向理论,但是父母们如果能细读并加以应用,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6年,臧勤成为新闻人物,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上海出租车司机出现在微软公司管理人员的课堂上,原定20个人的小型“经验交流会”来了50多名人,挤爆会议室,在45分钟的演讲中,8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他的演讲被微软员工们称之为“最通俗、最富激情的一次讲演”。这个轰动一时的故事源于微软公司高管刘润搭乘臧师傅的车去机场的路上,臧师傅与他的闲聊,谈到了出租车的成本核算、风险控制、接客技巧等后,让刘润吃惊不已,原来这个红海行业,也有大学问。
当时,臧勤所属的大众公司,一般一个司机每月赚三、四千,做得好也不过五千左右。而臧师傅却能有八千以上的稳定收入,在大众两万司机中凤毛麟角。很多人认为他有很多固定的长差业务。其实,臧师傅干出租至今从未跑外省的业务,超过200元的生意也很少,大多是20至50元的小单。臧师傅也不违法乱纪,从未出过事故,也没被投诉过。那他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
首先是精打细算,每天哪个时段应去哪里等候,该接哪类客人,他了然于胸,有一套自己的谋略。成本不能按公里,而要按时间计算。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上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平均每小时成本就是34.5元。每次平均载客时间10分钟,两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期平均7分钟,起步价10元,这就意味着每人10元要花17分钟、9.8元的成本,根本不赚钱。每天17时半到18时半是用车高峰,但又是堵车时段,一单15元的生意要耗15分钟左右,虽然至少10分钟的堵车可增加4元收入,但近半个小时只有19元进账,一个小时成本就是38元,这是赔本买卖。于是,高峰时段他吃晚饭,听体育、音乐广播,放松休息一下。6点半过后,路面好转,生意一茬接一茬。9时过后,司机大多去吃晚饭了,可这时是商务楼内加班员工的下班时间,他们一般不会坐地铁,而是打的回家,公司报销。
一般司机都在早上7时左右开始做生意,一直干到次日凌晨三四点,而臧师傅却提前2小时交接班。在他看来,别的司机通常在早上5至7时交接班时,一般不接长差,这正是他做生意的机会。
有一次,有人打车去火车站,按照该顾客所指示的行走路线,要花50元,虽然路程短,但因堵车可能用时要50分钟。按照臧师傅设计的线路行走,虽然打表会超过50元,但时间只需要25分钟,他愿意只收50元。顾客接受了臧师傅的建议,快了25分钟。虽然油钱多花1块多钱,但却买了25分钟,按照他一小时成本34.5元的算法,而不是通常每公里成本0.3元的算法,他就省了10元左右。
在臧师傅眼里,客户是要有选择的。一次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显然拿脸盆的十有八九会走远路,果然是去青浦。一次中午在人民广场,三个人招手,一个小姐拿着小包,一对情侣两手空空,一个男子身穿绒衬衫,外套羽绒服,手持笔记本包,臧师傅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在臧师傅看来,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小姐应该是中午从公司溜出来买东西的,那对情侣应该是逛街的,而那个男子这个时候外出,估计不会近,果然目的地宝山。
当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可臧师傅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天,臧师傅发现,在南丹路搭车的人常去田林,他就好奇地问乘客原因,人家告诉他,南丹路有个公共汽车总站,乘客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浦东来的。臧师傅意识到,没有写字楼和酒店,只有公共汽车站的地方,在这里拦车的多半都是刚下公共汽车跑短途,客户消费通常不会超过15元。
有一次,臧师傅要收乘客20元,可那个乘客说他以前同样的距离只要18元,臧师傅立即同意只收18元。在他看来,如果因此和乘客发生争吵,不仅耽误了赚钱的时间,还坏了一天的心情。
当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臧师傅却在欣赏外面漂亮的女孩儿和现代的高楼大厦。当遇到红灯时,臧师傅会放一粒瓜子或者五香豆到嘴中,感觉就像自己开着私家车在马路上兜风。
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不存在鸿沟
臧勤事迹给热衷于MBA课程的人们以启示:循规蹈矩产生不了商场赢家,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思维。所有的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称之为结构性知识。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性知识是无限的,并且不断更新。一个人无论有多聪明,他所学到的应用性知识毕竟有限,但掌握了结构性知识就是掌握了知识的本质。
这如同物质结构中,分子有无数种,但原子只有八十多种,而到基本粒子,只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了。掌握应用性知识的孩子和掌握结构性知识的孩子,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成绩并没有差别,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两者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德国学者沃尔施勒格认为:“创造力是揭示新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是理智的改变现行规范的能力,使用创造力,可使问题在社会现实中得以普遍的解决。”而创造力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好比“点石成金”的技术。如果家长们没有能力给孩子金块,那么,就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功夫吧!
“点石成金”的功夫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创新性思维方法外,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常规性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人一生当中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途径。很多问题,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步骤去做,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的思维方式恰恰是咱们传统教育中非常缺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