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用民主法治的手段管理孩子
中国围棋界划时代的人物聂卫平,在“文革”之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棋手,但当时跟日本围棋顶级水平选手还是有很大差距。“文革”开始后,国家围棋队解散,他被下放到黑龙江偏远的农场插队。当地的条件十分艰苦,差不多六年时间,聂卫平没有什么下围棋的机会。也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他在恢复训练仅一年多后,第一次跟日本围棋巅峰对决中便超水平发挥,棋艺大大超过插队之前的水平。这一现象表明,智力开发并非只有智力开发模式的因素影响,生活环境甚至会有更大的影响。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如何争夺物资的,不仅是大人要考虑的事情,也是孩子必须参与的。如果等父母下班回来再去买菜,那就基本上买不到了。而这些问题在我们步入社会后,就演变成了就业岗位的竞争。作为现代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受到这样的学习了。
有一次,儿子在学校把语文书丢了,我让他好好找,孩子漫不经心的说都已经找过了。我就告诉他,找不到没事,得自掏腰包补回来。结果第二天他就把语文书又找回来了。好的教育是做的,而不是说的。
我们都说,智力开发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可很多家长尝试着给孩子自由,却发现孩子把时间都花在玩上了,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当我们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发现他们会对什么后果都不在意。不得已,家长们又回到了传统专制的教育老道上来。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提出的家长“闭嘴”只是在形式上克服了专制教育,但必须得有个替代它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闭嘴”。当犯错的自然后果不足以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人为的后果,这就像成人世界的管理法。比如,孩子对完成作业不上心,那等周一上学的时候,孩子就会遭受老师的惩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不断地提醒,甚至为此焦虑。
孩子当然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做他喜欢的事,但是必须完成了大人规定的任务后,才能让他玩,而且两者之间有定量的关系。这样就把消极因素变成了积极因素,实现我们和孩子的双赢。事实上,当我辅导孩子时,如果孩子游玩需要付出代价,他就会变得自律。这样的管理在本丛书《学做“坏妈妈”“坏爸爸”》中会有详细的说明,这里需要指出一些关键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