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来源:摘自《父母装傻,孩子更聪明》
把难题交给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似乎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观点。孩子从出生到走进中学,进入青春期前的这漫长的大约12年时间里,父母影响和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们尽力承担起了抚养、教育的义务:用进口奶粉,选择高级幼儿园,陪着孩子学英语、学钢琴、学书法、学绘画,直至选择优质小学、高价中学……但往往事与愿违,家长不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啊,能做的我都做了,他怎么就不能给我争口气呢?”殊不知他们的失败往往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完成“第一任老师”的角色,能做的做了,该做的却没做或者做得不好。
从小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的我们,本身就比较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就让孩子学习书法、围棋这些看上去安静的课程,这种做法类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然我们自己并不具备十全十美的判断能力,那就别再给孩子定什么是非标准,培养孩子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才是重点。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的痕迹,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选择争取的方式。
首先从孩子的自我照顾开始,不仅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要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儿子十岁的时候,他的红领巾丢了,怕挨我的骂,就自己拿圣诞老人的帽子进行裁减,缝制成一个红领巾。虽然,看上去粗制滥造很不象样,但这是儿子的发明创造,戴上这个破红领巾在学校居然没人发现,他觉得非常得意,我不仅没有指责他,反而把他夸奖了一番。
把困难交给孩子。重阳节爬山是广东的风俗,每次过重阳节爬山的人都特别多。有一次,我们全家重阳节爬山,警察在上山的各大路口把守,限制每天上山的人数。我们走到一个控制路口时,刚好是不允许上山的时候。我跟儿子开玩笑“咱们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如果上不了山就白来了。现在要想办法,一定要上去。”他考虑了一下,就大摇大摆地向路口走去,保安拦住他时,他说:“我们是住在前面那栋楼里的。”问题很容易地解决了。其实,在我把难题教给儿子的时候,我自己不知道该咋办,儿子给了我惊喜。
“放手”就是最好的帮助
我们都知道,很多孩子在操作电子产品的时候,比我们厉害。我是做技术出身的,当我放手时,我就亲自目睹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坚定了我的理念:对孩子不指导,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儿子十岁的时候,家里的灯不亮了,我让他解决。孩子首先想着是灯坏了,可他换了新灯泡后,还是不亮。他又怀疑是不是没有电了,可其它灯还亮着呢。最后终于发现原来是电源开关出了问题。有了这样的经历,儿子知道了,要想验证是否是灯泡坏了的时候,并不是拿一个新灯炮安上去看亮不亮。而是把那个“不亮”的灯泡安在其它可以亮的灯座上。这些方法本来我可以告诉他的,但远不如让他自己摸索得来的有意义。
还有一次,家里的电脑显示屏罢工了,这次儿子没有急于买台显示器,而是把显示器带到同学家,检验一下是否是好的,结果发现是好的。这个时候,他已经学会了先列举显示器不良的各种原因:没有电源、主机故障、显示器故障等。他在验证了显示器之后,又用万用表来验证电源是不是好的,结果还是好的。当排除了这两种情况,就是主机出了问题。孩子会进一步分析主机故障可能的原因:主板、显示卡、CPU、内存、连接线等。再对每种情况作出相应的验证,最后发现了是显示卡连接线出了问题。
不难想象,如果是我去指导儿子会节省很多时间?电灯和电脑倒是很快就修好了,可儿子只是个操作个“工人”,而不是个“技术员”。如果孩子没有成为“技术员”,正是因为我们不停的指导。而很多不懂电器的家长,反而成就了孩子在这方面的“擅长”。生活当中,我们习惯了以“专家”的姿态教育孩子,反而让他们成长得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