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我们讲孩子的感受讲得比较多,实际上,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也会同样出现分离焦虑,当然,我指的是跟着父母一直照顾孩子的老人。缓冲对大家都有好处,如果没有缓冲,孩子要是再哭得厉害些,大人内心就会充满愧疚和自责,反过来想尽方法对孩子多哄些,再好些,特别是老人最容易心软,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觉得父母对不起他,父母就是故意的。
这里我说的是潜意识的活动,上学再来一次这样的活动,孩子内心的印记也就形成了。当然,狠心一点也可以,反正我们当年也是这样被扔进幼儿园的,而且应该也没哭得太厉害。为啥呀?不敢呗,我们哪有这么大的胆量?
所以,“70后”或者更早出生的人,可以回观自己,当年你的工作没有三险一金,你敢吱声吗?你不敢,领导对你恶语相向,你敢回嘴吗?你不敢。
但是到了“80后”,他们敢了,他们敢要求权利,在还没干出成绩的时候,他们敢跳槽,虽然之前的工作看起来还不错。福利和民主就是靠这些我们眼里“不靠谱”的孩子争得的。因为小时候他们得到的爱比我们多,因为比我们稍微多了一点点被尊重的爱,所以,他们敢于对不公平的世界怒吼,敢于抗争,更敢于改变,也相信能够改变。迟迟早早,这世界要交到他们手里,无论我们怎么鄙视,我们也跟不上他们的进步了,这就是爱的力量。
要问幼儿园一个小小的入园,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就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告诉大家,是的。这个小动作,标示着下一代的孩子,受到更多关注,所以更加注重自身的幸福,更敢于向外界索要自己的权利,更敢于享受作为一个现代人原本该享受的生活。
养育一个孩子,父母要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养育的不只是自己小家庭的孩子,而是未来这个世界主人中的一分子。他或多或少要参与到未来世界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有一份养家糊口,也许还糊得不错的工作而已。
未来的世界格局会有很大的变化,完全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变化。而我们孩子的未来,不可限量。不要用我们目前的局限限制了孩子的未来,那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世界。
本文摘自《爱需要方法》书中节选,
作者:左辉
图书简介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只有不懂如何爱的家长
著名心理学家、家庭成长导师左辉老师
为家庭教育纠偏,68堂公益课,让你用对方法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