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
有不被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爱玩游戏困扰的家长吗?孩子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厌学:讨厌上课就会注意力不集中,讨厌写作业就会拖拉,爱玩游戏就不想学习。满怀憧憬迎来新生命,孩子的能力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焦虑却与日俱增。有个叫“变形记”的电视节目想解决厌学,儿子参加过类似节目,当导演对排练不满时,会要求重演。我搞过多次山区夏令营,猜猜有多少孩子回来后更发奋的?
零!道理不能变,事实可以捏造,那还能有好?啥是出路?不能只认道理,更要搞清道理咋来的。道理咋来的?事实啊!见过猫抓老鼠吗?猫抓到老鼠不会马上吃掉,而是反复玩抓捕;大人在干啥,一岁的孩子也非要干;我们夏令营有火车上销售活动,老师要求开车20分钟后开始,可很多孩子猴急,哪有注意力不集中、拖拉啊!大量事实证明:好学是动物天性,强迫学习是背离了事实的道理。
一天,6岁的女儿和一个12岁男孩一起做手工,女儿做了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作品,男孩只做了半小时就放弃了,差距咋来的?一开始,女儿就跟我说:“你别看!”我就离开了,后来接到报喜电话;而男孩的妈妈却在一旁不停指导,这是基于传统智力开发模式:首先假设孩子是不懂事的,知识都是教会的,就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看到的更多是孩子跟要求之间的差距,就无法控制焦虑。
婴幼儿能力严重不足,我们却充满欣喜,没法教才不会因教不会而焦虑,看到的只有进步。孩子学习电子产品也会有同样欣喜,主动学习是被动学习效率的五倍。我们跟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上的最大差距就是智力开发模式:首先相信孩子天生好学,给孩子充分的自我成长机会,缩小了跟成人之间的差距,我们和孩子感受到更多的进步,就情不自禁地相互鼓励,更接近事实的道理成就了快乐家庭。
我们会说:孩子爱玩游戏,怎么会主动学习?我刚来深圳时,在一家医疗仪器公司工作,该公司现在是行业老大,当时就搞人才高消费。我是首任开发部经理,想要镇住大家,就希望啥都最棒。人人在玩的游戏,我必须分数最高,就经常打游戏打到深夜,特别能理解孩子,玩游戏不过是满足成就感。我们总抱怨孩子不努力,没想过是努力用错了地方。旺盛的进取心没有宣泄出口,就会有大麻烦。
有个妈妈很成功,女儿四年级了,从没玩游戏的机会,可打小却落下了爱偷东西的毛病,反侦察能力还很强,屡屡得手。校长受不了投诉,给妈妈下了最后通牒,妈妈找到了我。我把孩子接到家里,带着她和五岁的女儿一起卖东西。第一次就让我非常感动,大太阳下坚持三个小时,卖了60多。本来女儿死活不肯卖的,在姐姐的带动下,也敢卖了。我跟这孩子说:“能赚钱,以后就别拿钱了。”
摆脱教育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杜绝强迫学习。欧美国家孩子的网瘾比例是中国的一半,得益于顺应天性,提供了大量可以挑选的学习内容。如果说商店无论卖啥就买啥是脑残,那学校教啥为啥就要学啥?在封建时代,教育是为了培养服从意识,就会不允许怀疑学习内容,学习必须要靠强迫,可皇帝是包分配的。当教育是为了获得谋生能力,找不到工作要自己承担责任,强迫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总教不好孩子,不追求成功竟然成了时尚,这实在荒唐。有个妈妈专职育儿,亲子关系却更对立,孩子的成绩徘徊在倒数第五,后来不再强迫学习,分一部分时间学习感兴趣且又有价值的本领,学习成绩反而稳定在前五。在夏令营火车上的销售活动中,九个小时赚了400多,班里义卖总收入的1/3由他一人创造。把充分发挥潜能定义为成功教育,以主动学习为标志,我们应该理直气壮追求成功。
绝大多数严重问题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从不怀疑道理,就会只找符合道理的事实,无视更多反例。道理是为人服务的,不能成为道理的奴隶。考察人们在教育、事业和家庭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满脑子死理。再找专家,会听到更多只能自圆其说,但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注意力不集中是感统失调,做事拖拉是没好习惯,爱玩游戏是缺上进心。摆脱困境要靠科学思维:先有事实,再总结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