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骁
毛泽东总结能打胜仗的最大经验就是,每次打完仗都要总结。后来搞经济不行了,恰恰是少了总结。上世纪70年代末,深圳出现了逃往香港潮,小平同志指出,是党出了问题。中央党校正门竖个大牌子:实事求是,就是道理从事实来。小平同志还说,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意味着谁也不可能提供一劳永逸的现成模板,只要我们对结果负责,不断调整理念和方法,就是社会和个人高速发展的根本。
我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对的,甚至错得更离谱,儿子四年级发生了离家出走事件。我育儿最重要的经验是,坚决不做无用功。就是只对结果负责,不对道理负责,根据事实不断调整,哪怕改变了天王老子的道理。我给所有主课老师写了条,儿子有权不写作业,每天不再盯着学习,只检查前一天老师批改的作业,完成得好有奖励,学不学是孩子的事,这就实现了主动学习,最后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
很多家长会说,什么方法都用了,还是不管用。问题出在追求现成模板的学习模式。如果真的存在现成模板,颠覆性的理念和方法需要在实践中有个认识的过程。提供模板的专家要有陪同家长一起成长的机制,没有这样的机制,可能意味着模板本身是无效的。传统学习模式把符合道理作为优秀的标准,没有效果就寻找新道理,而不敢否定和修正道理,进而恐惧否定自己,并成为进步的最大障碍。
恐惧否定自己体现在没人敢说事实,我们问孩子为啥没学好,老师能咋说?说没教好是打自己脸;说教不好是打爹妈脸。大人不肯认错,那就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吧。按此理学习最好的注意力最集中,可恰恰相反,啥都懂了才最坐不住。我认识一位资深注意力训练专家,自家孩子都没搞定。奇怪的是,越大注意力越糟,其实就是越大越厌学。谁没被注意力问题投诉过?普遍的事实竟然都当成例外。
恐惧否定自己还体现在出了问题,想花钱买结果。那商人机会来了,先找一堆令人晕菜的专业术语把自己整成专家,无效时再对你说:“一个孩子一个样,不能用一种方法教所有孩子。”这句话也成了自我安慰的常用语!郭台铭有上百万员工,要靠上百万个方法就死定了,孩子比大人简单。我们啥时候得到过专家提供又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经常无效岂能理所当然,无效也应该在交钱之前说明。
我们认为,应试教育举国体制,要改也是政府,哪能我们先改?黄牛猖獗,火车票实名制喊了多年,可铁道部总有理由不做,当时的部长后来进了监狱。市场经济的商品供应都应是充足的,可为啥教育资源永远稀缺?因为这叫稀缺营销!大多数人不能上大学和都有机会上,我们不会焦虑,一半人上才最焦虑。培养人才还会用心吗?现状就是知识还给了老师,考研比例却赛过任何国家,谁会开心?
恐惧否定自己就会过度夸大改变的坏处和不改变的好处,经常遭遇相同的困境:拼命追求100分的理想,不肯为80分的现实努力,最后不得不接受50分的结果。那该咋办?2004年,在俄罗斯别斯兰劫持人质事件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恐怖分子每天在杀人质,普京总统下令武装解救,导致333名人质死亡,但仍有上千人获救。突破困境就在于,不是好和更好的理想选择,而是差和更差的现实选择!
自觉学习是理想,拖拉、贪玩是现实,用玩和物质激励是最好的选择;无偿付出是理想,无偿索取是现实,努力了才有收获是最好的选择;不犯错是理想,不敢做是现实,在犯错中进步是最好的选择;懂道理是理想,逆反是现实,体验后果是最好的选择;完成作业是理想,痛苦地拉扯是现实,减负增效是最好的选择。定时定质定量饮食是理想,厌食挑食是现实,吃得香替代吃得好是最好的选择。
科学在不断否定中进步,不去否定道理会甚至把捏造的事实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道理永远不会错。道理要与时俱进,不断被事实检验,我们参与了创造道理,才可能接受到真正有效的道理。成败取决于道理和事实之间的距离,专家不是只讲道理,而是能拉近到道理和事实之间距离的人。赢得尊重要靠不怕质疑的过硬道理,一味强调学术尊重、害怕被质疑不是科学思维,更不是专家的应有风范。